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围绕区域、行业、企业,落细落实监测预警、分析调度、包保服务等工作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回升。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增速居全省第5、皖北第1位。
2.围绕以大水网支撑大城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粮仓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8个重点领域,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大力实施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平台“四争”行动,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
一是面向化工、有色、建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重点摸排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行动相关的设备更新项目,2025年一季度,会同市发改委向省工信厅、省发改委推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项目75个,26个项目将被推荐到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
二是截至目前,2025年计划实施新型工业化项目77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2663.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9.89亿元,已完成投资170.63亿元;1-5月份,计划开工项目216个,总投资308.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1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266个,年度计划投资144.51亿元,已完成投资64.02亿元。
3.开展制造业投资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项目。
一是1-5月,计划实施制造业项目647个,总投资2270.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1.95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89.86亿元。二是1-4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30.9%,居全省第二位。
4.巩固提升阜洽会RCEP企业家合作大会项目招引成效,组织开展“投资安徽行”阜阳系列活动,积极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
按照世界制造业大会组委会部署,推动项目签约、展品征集、客商邀请、会务组织等相关工作。
5.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
召开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邀请省工信厅、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盟有关负责同志为我市企业进行政策解读和申报辅导。开展2025年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向省工信厅推荐76家企业申报。摸排建立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组织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及复核工作,向省工信厅推荐33家申报企业和10家复核企业。
6.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在节能、减排、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研发平台、产能提升等领域发力,加快推进10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一是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入围项目26个,数量全省第五,占全省9.3%,较2024年的15个增加11个,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27亿元,全省第三。二是截止4月底,在库技改项目196个,其中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8个。在库技改项目加快推进,1-4月,全市技改投资增长36.9%,居全省第一位。
7.新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个,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按照《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推动省级智能工厂复核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市级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复核认定基础级智能工厂。按照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目标,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8.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与羚羊、河姆渡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制造+服务”转变,争创省级以上数字化转型、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
加大与羚羊、河姆渡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安徽河姆渡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院士1号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220家。正在按照省工信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制造强省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审核推荐工作。按照省厅关于服务型制造最新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示范场景,争创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9.实施质量强基赋能工程,新增国家标准8项、“三首”产品8个、省工业精品6个,推动制造业加快走上从“制造—智造—创造”的跃升之路。
深化精品制造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消费需求,加大产品改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目前省级工业精品申报暂未开始。积极宣贯三首政策,争取申报更多三首产品,今年获评省级首批次新材料产品一项,推荐企业申报省级首台套产品5个、省级首版次4家。
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
对照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目标任务,建立2025年拟入规企业培育库,动态监测、跟踪培育,1-5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5家企业已申报6月入规待批。
11.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加速整合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摸排调研,形成我市潜在并购企业清单和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清单,其中,潜在并购企业1家、有引进战略投资需求企业6家。会同市财政局积极对接中平资本,会商并购基金组建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省工信厅、省证监局组织的并购重组专题系列培训高级班。
12.加快实施赛颍光伏、天能电池、海钠科技、南都华拓等项目,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重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发挥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积极破解项目建设存在的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赛颍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厂房主体已经建成,南都华拓年产4GWh新能源锂电池扩建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天能电池铅碳储能及动力电池智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海钠科技年产4GWh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13.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光电显示产业重要配套基地、全国高端“原料药+制剂”产业基地、粮食仓储机械产业示范区。
定期监测分析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调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情况,推荐5家企业产品申报2025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14.深入推进开发园区“管委会+公司”“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全面开展“工业上楼”,探索先租后供、分割转让等多元化供地模式。
印发《2025年全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要点》,制定2024年度全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正在开展2024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已完成数据复核。
15.持续开展“小微你好吗”惠企行动,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帮扶力度。
深入开展“小微你好吗”惠企行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调研走访,深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地方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督促县市区健全企业包保服务机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每月开展走访服务。1-5月,市县工信部门累计走访企业2525家次,协调解决问题109个。
监督方式:226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