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阜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阜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标题: 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有效性: 有效
成文日期: 2024-08-20 发布日期: 2024-08-20
关于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20 08:33 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陈泽代表:

您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全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引导。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阜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区域性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编制《以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调研形成《阜阳市八大制造业产业发展情况》《阜阳市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情况报告》,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指导,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4年以来,兑付金额9346.75万元,惠及企业群众19581家(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税费支持政策,2023年,办理减免退缓税28.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3.5万户(次)。今年1-4月,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税费优惠1.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6490户次;落实支持制造业发展税费优惠5.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6万户次。加强联系帮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项目制度,对全市2968家重点企业、523个重点项目“一对一”精准包保,做到月联系、季走访。推行企业诉求“挂号制”,畅通为企服务平台、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为企服务专窗、两有三解等诉求反映通道,做到“敞开收、认真办、严格管、持续推”,累计办理企业诉求3560件,办结率99.25%。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精心暖心的政务环境。每年动态调整全市行政许可事项等4个清单,实现权责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按照“应认尽认”“应进必进”要求,推进52家市直部门1899个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质运行,事项整体进驻率100%。依托“皖事通办”平台,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就上、全程在线”,目前动态调整网办事项12.26万个,累计办件601.1万件。推广应用“全省通办”系统,实现21个部门226个事项“一口收件、系统流转、统一反馈”,累计办件8.9万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增动能,今年1-5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47.2%,占全部民间投资的44.6%。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全面稳妥审慎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评定分离改革。制定《阜阳市建设工程招标负面清单》,将涉及所有制歧视等条款纳入招标文件抽查内容。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在全省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制度,做到“企业点名、有约必见”。在全省率先出台《强化全市政法机关担当作为持续创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试行推动涉企行政执法评估制度。完善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编制发布知识产权严重侵权“黑名单”,加大对侵企行为的惩戒力度。

三是提升融资保障。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融资体验官”制度,建立融资需求摸排和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实现“四有”目标(每一个落户企业都有金融顾问,每一个重点企业都有融资方案,每一笔融资需求都有及时响应,每一类融资需求都有对应产品),截至6月底,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91.3亿元、较年初增长7.7%,贷款户数36万户、较年初增加3.3万户。依托阜阳金服“一库一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健全金融主题数据库,汇集包括工商、税务公积金、水电气、不动产等全市55个部门库数据,共计27亿条政务数据资源,并同步完成了数据清洗、加工、建模等。初步建成“一库一平台”(金融主题数据库,金融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开放服务机制,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900万次接口调用,帮助6253家企业获得融资授信40亿元。

四是助推转型升级。坚持梯次培育。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推进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今年1-5月,80家“13581”龙头培育企业实现产值303.7亿元,同比增长1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6个百分点。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累计建成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3家。加快组建阜阳海钠钠离子电池、天能动力电池、万度光能钙钛矿电池、吉祥三宝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顶格推进安徽(阜阳)高等研究院建设,推动首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推动数字赋能。积极争取省级数字化转型政策资金支持,3个开发区相继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全市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龙头企业示范项目和中小企业示范标杆项目16个。全市已完成规上数字化改造企业超过800家,覆盖率超过60%。

五是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推广“满意‘阜’务,‘就’在身边”服务理念,动态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等现实困难和需求,已累计走访企业6000余家次。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1473场次,服务企业1.79万家次,达成就业意向2.8万人次。加强人才服务保障。组织企业赴省内外40余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举办校园招聘会和政策宣讲会6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314余人。春节寒假期间,市县联动开展“阜阳学子家乡行”活动9场,邀请近4000名返乡高校学子参观园区、企业。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抓手,加快引才平台载体建设,助推企业产学研融合发展,帮助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研发人员。目前,我市共37家企业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设站企业累计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55人。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摸排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在全市职业院校推广复制“三转四像”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体系、工业技术培训认证中心、比亚迪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在阜阳技工院校落户。1-6月,全市新增持证技能人才2.2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166人。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支持引导,创优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企业引育。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引进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功能的重大项目,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落地。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三是加强要素供给。以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为抓手,健全要素前置、跟进机制。深入实施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工程,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加大民营企业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支持。四是优化服务保障。继续推深做实包联企业项目制度,用好为企服务平台、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为企服务专窗等渠道,构建“11710”问题办理机制。

感谢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阜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2264104

 

 

                       阜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