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阜阳市首推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对策”,着力破解要素瓶颈,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早达效。
市县联动,把会商的机制建起来。实行市、县两级政府及各开发园区管委会每周六同步会商机制,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召集并主持会商会议,涉及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参加会议。市、县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会商机制日常运行,原则上,市、县每个星期六会商均不少于两场。
现场交流,把企业的问题摆出来。实行“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答、“点对点”给出方案,与会企业现场直奔主题,阐述项目落地、建设、竣工过程中面临的要素问题,涉及到哪方面问题,就由对应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现场接问、解答,并对问题作出解决承诺。如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19亿元的可多元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差异化尼龙新材料项目用地问题,一次会商就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并联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尼龙66项目于今年5月份顺利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28天,创造了百亿项目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入规的“阜阳速度”。纽龙(安徽)船舶有限公司投资102亿元的阜南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项目通过会商,阜南县政府、市人社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梳理用工需求清单,通过进高校专场招聘、赴船舶产业发达地区宣传招聘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了高级技工招工难问题。
创新方法,把会商的形式活起来。针对问题繁多而又急切解决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创新会商会议的战法打法,把会商场所由“室内会场”转场到“施工现场”,实行项目一线“现场会商”。在施工现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求要素服务保障部门,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并限时拿出针对性、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促使赛拉弗光伏电池及组件、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半导体封装高端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急难重问题在施工一线快速破解。
跟踪督办,把解难的效率提上来。针对会议会商、现场会商摆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逐项目制定任务交办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工作措施和办理时限,推动服务保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高效落实议定事项,确保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一批和一类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