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昊源化工、杭摩科技、北矿磁材、天鸿新材料、固瑞特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我局牵头的煤基、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和硅基、磁性、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已完成产业链工作方案、工作规则、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确定了链主企业,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制定了服务措施。
推荐安徽智磁新材料、嘉阳新材料等5家企业进入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和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界首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矿磁材获得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颍上燕龙基光伏组件项目、太和享融医药产业园项目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相继落地。由临泉县政府、丰原集团、海螺集团等投资建设的临泉丰原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达到270亿元,项目已签约
。
2.加快江汽中重卡、开乐特种车、祺力礼仪车、华劲专用车和安徽(台州)智造产业基地等增产增效,争取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一是推动江汽集团重卡产能迁移合作协议及投资协议签署有关工作。市政府与江汽重卡产能迁建项目合作协已签署,市政府成立由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参加的专项工作组,会同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制定专项奖补政策,共同推动江淮汽车阜阳公司产能最大化释放和产品本地化应用.
二是6月24日召开阜阳市汽车和零部件产需对接会,江淮汽车、开乐汽车等25家企业代表和高技能人才代表围绕企业发展、产业链产需对接、人才对接等进行了重点发言,虞建斌副市长对产业链发展进行了部署安排,会上6个项目进行了签约,其中供需合作项目4个,签约金额合计8440万,签订技能培训协议2个。
。
3.支持“13581”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培育“链主”“群主”“盟主”企业,新增入围全省制造业综合百强企业1~2家。
强化“13581”龙头企业培育服务,持续做好监测调度,1-5月,70家“13581”龙头培育企业完成产值36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5%,同比增长20.2%。启动新一批13581企业的摸排工作,组织县市区开展摸排。
4.滚动推进100项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加强技改项目投资调度,推动技改项目建设进度。1-5月,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较上月提升1个位次。
5.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规上企业160家以上。
建立拟入规企业培育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规上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8家。
6.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左右。
认真贯彻阜阳市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发挥牵头作用,印发提示函和落实通报,督促成员单位抓好落实。市县联动同步开展“阜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市领导走访慰问企业家代表,召开“阜阳企业家日”座谈会,营造尊重、支持、服务、包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召开“阜商服务卡”优待服务推进会,召集服务事项牵头单位认真谋划做好服务,热情支持企业家在阜创新创业。开展“阜商服务卡”优待服务事项落实情况调研,了解服务卡使用情况。修改完善企业家顾问制度,摸排一批顾问人选。
7.加快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行“零增地”“微增地”技改。
按照市级统筹、县市区实施的原则,在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全市设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营业收入三项必选指标和技术改造投资附加指标为全市统一指标,县市区根据发展情况不同,差异化灵活开展,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自主增设其它指标及补充附加指标。经参评企业确定、数据收集、数据核实、县市区评价公示、研究上报、市级公示、征求意见、市政府研究等程序,目前已经形成了评价结果。
8.加快打造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千亿级园区。
昊源化工克服疫情影响,完成年产30万吨双氧水和年产20万吨聚苯乙烯6月份试车投运。30万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一期)6月份完成试车前准备工作,计划7月份试车投运。
9.支持颍上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1.西安吉利电子化工有限公司下属大同共聚(西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频高速新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德国韦斯特兰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德联合创新实验室在颍上挂牌。
2.会同发改、水利、应急等部门对颍上化工园区规划进行评审,原则同意颍上化工园区规划。
10.实施“新基建+”行动,新建5G基站2000个以上。
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起草第三批公共资源开放清单。1-5月份新增5G基站371个,建设进度位于全省第一位。
11.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育2~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500家上云企业。
一是定期组织参加“皖企登云你我他”线上主题沙龙,搭建沟通交流、供需对接的桥梁,引导数字产品和云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二是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评估诊断,完成122家企业完成诊断,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三是利用“羚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我市各行业专家向平台聚集。
12.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新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个。
10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工厂或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其中界首天鸿等2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工厂称号,安徽燕龙基等8家企业获得省级数字化车间称号,同时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工作部署,对太和大华金属、界首华铂再生科技等五家智能工厂开展了智能工厂成熟度诊断工作,其中界首天鸿成熟度诊断为三级。
13.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农机企业,加快推进中信海直1万台植保无人机、云龙粮机粮食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区域数字农机大脑。
1.1-6月份,全市重点农机装备企业产值预计达到12.7亿元。其中界首市农机产业集群完成预计产值9.2亿元。
2.中信海直投资10亿元在颍泉区建设的无人机应用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二次结构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完成投资2.83亿元。阜阳市润泰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万套挂车零部件及3千套粮食仓储设备智能化改造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目前建设厂房主体建成,完成投资0.7亿元。总投资1.25亿元正宇机械智能机器人成型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1#厂房主体已完工。
3.推荐太和神健、颍泉飞弘机械、安徽云龙、聚力机械等农机企业和临泉龙悦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安徽云龙、聚力机械成为副理事长单位。
4.提升农机装备企业品牌创新能力,云龙机器、聚力机械参加精品安徽央视宣传。
14.实施“皖美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精品安徽”央视宣传活动,推荐了安徽聚力粮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2家企业参加央视宣传
15.实施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力争工业投资1000亿元。
加强项目调度分析,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企业工业投资。1-5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7.6个百分点。
16.组织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广交会等展会。
按照世界制造业大会执委会办公室工作安排,目前正在进行大会签约项目的遴选征集汇总和预邀请客商信息填报。6月份,组织我市12家食品企业参加了2022亚洲食品展览会
17.认真落实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
认真贯彻阜阳市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发挥牵头作用,印发提示函和落实通报,督促成员单位抓好落实。市县联动同步开展“阜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市领导走访慰问企业家代表,召开“阜阳企业家日”座谈会,营造尊重、支持、服务、包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召开“阜商服务卡”优待服务推进会,召集服务事项牵头单位认真谋划做好服务,热情支持企业家在阜创新创业。开展“阜商服务卡”优待服务事项落实情况调研,了解服务卡使用情况。修改完善企业家顾问制度,摸排一批顾问人选。
18.推行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
积极推进“百分之一工作法”。牵头制定了《阜阳市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领导小组。
19.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和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组织编制了2022年绿色制造工程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和自愿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导向计划,推荐绿色化改造项目申请制造强省支持政策,争取资金672万元。推荐3家企业申报第四批工信部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组织开展2022年省级绿色工厂推荐和2019年绿色工厂复审工作。
(监督方式:226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