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似春华!颍淮大地层林尽染,泉颍河畔水光潋滟。比美景更动人的,是车间里“热辣滚烫”的生产图景——
觅拓材料车间,电子级特种环氧树脂自主量产,打破国外依赖;
中科富海厂区,全国首台套5吨/天液氢装备稳定运行,-253℃“驯服”氢能;
皇氏水牛奶工厂,机械臂精准作业,填补华东生产空白;
康泰斯项目现场,一期生物质气化中试平台紧锣密鼓开展投料试验前的最后调试。凭借颠覆性技术,这里即将上演变“废”为宝魔法……
车间轰鸣,是增长足音,更是效益回响。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省第一方阵;企业利润增长13.3%,居全省第5位;工业投资连续7个月、制造业投资连续9个月、技改投资连续8个月增速居全省前三。
硬核数据背后,是阜阳制造向“新”进阶的生动实践。
传统产业“改”出生机
冬日,昊源化工厂区,精馏塔巍然矗立。
作为安徽化工领域标杆企业,昊源化工传统优势发力:尿素、甲醇产能全省第一,吗啉产能居亚洲之首;去年8月尼龙66装置投产,实现高端尼龙“阜阳造”。
新添动能更劲:年产6000吨二甘醇胺项目自主技术打破垄断,年增产值10亿元;己二酸尾气提一氧化二氮项目,产出超高纯电子特气,年产能1.4万吨,填补省内空白。
从传统的化肥生产迈向化工新材料,始建于1970年的昊源化工,抢抓“退城进园”机遇,8年投180余亿元,布局14个子项目,10年利润翻9倍,跻身“中国制造业民企500强”“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的转型传奇。
这样的“传奇”,在阜阳传统产业中并非个例。
在界首市,金兰金盈铝业的再生铝技改项目,投资3.18亿元搭建“熔炼—挤压—深加工”智能产线,将废铝转化为高端铝合金材料,年产值达10亿元,填补皖北再生铝精深加工空白;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通过数字化改造,研发生产的高保暖仿生绒不仅成为冬奥会防寒服填充物,还成为中印边境将士保暖服制作材料,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可节省50%人工成本,制造周期缩短10%以上。
在颍泉区,领潮科技的改性去味新材料项目,通过设备迭代实现行业最高等级VOC控制,为小米、美的家电提供低气味配件,达产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
在阜南县,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传统的生产模式跟不上小批量、快节奏的新要求,面临着“旺季产能不足、淡季资源闲置”的困局。这家服装企业顺势进行“智转数改”,将生产设备与阜南工业互联网平台相连,在“最强大脑”调度下,不仅解决了过去旺季订单激增导致的产能“卡脖子”问题,还在人员减少三成的情况下实现产能翻一番。
数据印证变革:截至三季度末,全市119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覆盖率83.61%;建成52家基础级、1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行业增速分别达22.4%、15.4%,“老树发新芽”稳撑增长盘。
“传统产业不是‘包袱’,而是潜力股。”市工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市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智改数转+绿色升级”为抓手,让老企业既降本增效,又成为利润增长的“稳定器”。
新兴产业“链”强动能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稳经济的“压舱石”,那么新兴产业就是增后劲的“增长极”。
锚定“6849”产业发展布局,我市以“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为核心,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兴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隆起”强势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阜合园区内,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正加速成型、闭环发力。安徽智由汽车4.2米新能源冷藏车试生产在即,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万台新能源专用车。不远处,深圳英飞源充电及储能装备生产基地一期投产进入倒计时,作为该公司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其核心充电模块辐射中东部地区,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超3亿元。“整车制造+核心部件+充电服务”的全链条生态,正让这里成为长三角新能源商用车配套的新“支点”。
链式效应持续放大,磁场引力不断增强。颍上县安徽国泰化工年产20万吨双氧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设备安装进入扫尾阶段,明年1月即可投产,新增的5万吨电子级双氧水产能,将为芯片制造提供关键辅料。
界首市厚基能源80GWh圆柱微动力锂电池项目桩基施工正酣,与晖阳新能源负极材料项目形成“负极—电芯”紧密配套,将实现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闭环。
颍上汇驰光电依托当地金泰光机电等企业,构建“生产—配套—组装”链条,触控显示一体机年产能达200万套,直供康佳、小米等头部企业,成本较异地配套降低15%。
集群发展,源于“全市一盘棋”布局。
我市坚持差异化定位、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发展思路,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以“龙头领航+配套紧跟”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出一批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高端绿色食品、煤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各展所长,构筑新兴产业的“四梁八柱”。
规模效益凸显。去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绿色食品等四大产业营收分别达600亿元、1400亿元、310亿元、75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阜阳造”在全国细分市场话语权持续提升:阜阳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天鸿锂电池隔膜年产能占全国13%,全国每2台粮食仓储机械、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个来自阜阳,“阜阳智造”的名片愈发鲜亮。
新赛道上“布”出新势